近日全國各地紛紛開始拉閘限電模式,不少工廠收到了停電通知。對此有很多人進行了各種猜測和原因分析,但是感覺缺乏說服力。在此,輸生給大家分析一下:
其一,應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。作為世界工廠,我們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大的,但可惜的是作為最大買方市場,我們對大宗商品沒有定價權,因為大宗商品價格多是受期貨價格影響,而我國并沒有深度參與。
那這個怎么跟限電扯上關系了呢?因為我們調查后可以發現,用電大戶都是冶金和化工類企業,這些企業原材料多是大宗商品,并且是高耗低效水平。如今我們拉閘限電,讓這些工廠停工,就是主動降低需求,使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后繼缺乏動力,尤其是鐵礦石,不能讓澳大利亞長期占便宜。
其二,給低端出口和房地產降溫。8月份最新經濟數據顯示,國內消費開始滑落,而出口同比猛增,這說明國內新增的電力需求多是用在出口上了,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高高在上,一方面我們出口企業散戶化嚴重,內卷得厲害,所以也不敢抬高出口價格,這樣就相當于我們白白浪費資源讓西方享受低價商品,還充當了冤大頭,為美國通脹緩解壓力。所以需要降溫,不能再做老好人。至于房地產,也是鋼材消耗大戶,限電能有效減少鋼材供給。網上有人也有說逼迫出口企業漲價轉型升級,這個作用確實是有,但應該也是捎帶的,如果來真的可以直接取消出口補貼就好了。
其三,為全國過冬供暖提前做準備。大家知道,我國發電目前還是以火力發電為主,而火力發電燒的基本都是煤或者天然氣。而這兩樣也是北方供暖的主要資源。所以現在提前限電,也是為了節省資源,同時控制這兩樣資源價格上漲,為保障北方居民過冬供暖做準備。另外南方過冬取暖也是用電,所以提前預留資源應對冬季用電需求。
其四,碳中和目標。這個為啥放在后面,主要還是這個目前肯定只是口號和樣子,西方都沒有明確行動,中國也只答應了在結合中國國情情況下實現碳排放減少目標,所以不太可能主要因為這個原因拉閘限電。這個只是捎帶的可以宣傳一下。